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滨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10月1日起启动运行

[日期:2015-09-29] 来源:  作者: [字体: ]

滨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10月1日起启动运行

 

      9月9日,滨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万永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贯彻《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滨政发[2015]16号)精神,要求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于10月1日起全面启动运行。

  参保范围:分类改革后公益一类、二类、三类事业单位

  根据政策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按国家和省规定,滨州市参保事业单位是:分类改革后公益一类、二类、三类事业单位。正在逐步转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以及尚未确定类型的事业单位,凡已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继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没有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已划为生产经营类、但转企改制尚未到位的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转企改制到位后,再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范围。

  改革前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试点的编外人员,已经退休的,可以保留在参保范围内;未退休的,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不纳入改革范围。

  缴费比例:个人8%,单位20%

  参保个人以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规定项目为缴费工资基数,按8%的比例缴费;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工资之和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

  根据规定,现阶段纳入缴费基数的工资项目,要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项目相对应,如住房、物业、取暖三项改革性补贴和以精神文明奖为主的奖励性补贴,暂不纳入缴费基数。对纳入缴费基数的特殊岗位津贴,根据规定,凡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比如人民警察警衔津贴、教师教龄津贴、护士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都要纳入缴费基数,其他特岗津贴暂不纳入。

  基本养老金待遇与多种因素挂钩,“多缴多得、长缴长得”

  基本养老金待遇将由过去的按退休时点工资打折,改革为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退休时间等多种因素挂钩,真正体现“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主要体现了“长缴多得”,缴费时间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以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统一规定的计发月数,主要体现了“多缴多得”,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不再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统筹安排,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不统一、“双轨制”的问题。

  改革前后待遇衔接方式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

  本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界限,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办法,确定参保人基本养老金待遇。一是改革前已经退休的称为“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二是改革后参加工作的称为“新人”,退休时执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三是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称为“中人”,实行过渡性政策,尽量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具体地说,就是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依据“中人”退休时的视同缴费年限和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再计发过渡性养老金。这里提到的视同缴费年限,是指“中人”改革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遵循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过渡和衔接的原则,由省里统一测算设定,将另行公布。同时,为了保障“中人”待遇平稳过渡,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按照“保低限高”的原则,实行新老办法对比,新办法计发待遇(含职业年金待遇)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补齐;新办法计发待遇高于老办法的,高出部分,分年度按比例予以封顶限制,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原有待遇不降低。

  基金管理和监督做到“五统一”

  在改革初期,立足现阶段实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暂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待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省级统筹制度。目前,在全省范围内要做到“五统一”: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有关政策,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统一编制和实施基本养老保险预算,统一经办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平台。

  现阶段,全省基金的管理模式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市结余基金由省授权市代管,市、县(区)对本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承担主体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避免了机关事业单位“吃”企业养老保险结存基金的问题。据此,相应建立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制度,各县(区)结余基金由市授权县(区)代管。

  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方式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流动的,只转接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移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既转接养老保险关系,也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并按规定转移部分基金。无论采取哪种转移方式,工作人员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都连续计算,参保人员的利益都不会受损。

  改革范围内都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8%个人4%

  在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改革范围内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包括已退休人员)都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参保人员缴费工资之和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依据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有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领取职业年金待遇,分两种方式:一是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二是可选择按照计发月数,按月计发职业年金待遇,发完为止,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但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能再作更改。

  获得特殊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退休时将获一次性退休补贴

  根据改革办法,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资金从原渠道列支。机关事业单位符合原有加发退休费比例条件的其他人员,也按这一规定执行。一次性退休补贴的标准为:退休时本人月基本工资乘以提高的计发比例,再乘以180个月。

  改革启动期间退休人员暂按原办法计发相应退休待遇

  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滨州市现行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要与新制度实行并轨。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原统筹期间的个人缴费本息返还本人。其中已经退休的,可一次性返还;未退休人员先划转至改革后的本人职业年金账户,自退休之月一次性发放给本人。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期间退休人员待遇问题,2014年10月1日至新制度实施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按现行退休政策办理退休手续,暂按原办法计发相应的退休待遇,今后按国家和省规定的“中人”过渡办法重新核定养老金,多退少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办公室2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网站搜索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单位位置

主办:无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无棣县县城棣州大街政务中心

Powered by
Processed in 0.065 second(s), 5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