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新闻

医养结合 让我们更好地养老

[日期:2015-02-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医养结合 让我们更好地养老
 

   医养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

  记者: 据统计, 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病住院的比例是年轻人的两倍。老年人的养老生活离不开医疗护理。近年来, 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哪些形式?

  司富春: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 无病疗养、 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 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

  目前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有的是医疗机构派驻医务人员进驻养老机构, 有的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达成协议开通绿色通道, 就近优先为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提供就诊; 二是养老机构申请内设医疗机构; 三是为居家养老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 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如, 社区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上门为签约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主要是采取第一种形式, 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其他两种形式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多。

  记者: 我国大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各成系统, 医养结合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表现出哪些问题?

  司富春: 实际调研中发现了制约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许多问题,归纳起来,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养结合深度不够; 二是医养结合资源相对短缺; 三是医养结合发展制度衔接不到位; 四是缺乏专业的人员队伍。

  医保基金监管面临新挑战

  记者: 有人担忧医养结合模式中,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界限不清会造成医疗保险基金异化为养老机构的建设基金; 用医保基金保障老人的长期照护, 会令医保基金不堪重负,难以可持续发展。 对此您怎么看?

  司富春: 医养结合模式不会让医保基金异化为养老机构建设基金。 无论是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还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 以及以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为切入点, 畅通医养之间的双向转诊渠道等, 这些都是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健康预防, 大病或者较严重的病都需要去大医院治疗。 只能说医养结合对医保基金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但是技术上, 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不能说监管上有难度, 我们就不去做方便老人就医的事情。

  医保基金确实不能用来支持老年人的长期照护, 它的保障范围应该是保基本、 保大病。 至于老年人的护理问题, 应该交给专业的护理险。 目前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护理险, 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一险种, 应该呼吁早日填补这一空白。

  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

  记者: 要让我国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融合,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政府、 社会在人才建设、 融合方式上还需要哪些改变?

  司富春: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医养结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 建议明确部门职责, 落实责任主体, 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和定期沟通联系机制, 为发展医养结合形成合力, 避免互相推诿造成工作停滞; 落实鼓励、 扶持医养结合发展的倾斜政策, 各部门应进一步梳理各自的政策制度, 废除阻碍医养结合的政策规定。 各省市区县应结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布局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 制定本地区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规划, 合理确定机构规模、 数量和功能定位, 提高老年人群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在现阶段, 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 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庞大的老龄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 认真落实土地、 税收、 医保、 规划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办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前提下, 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 实现医养合一;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大型护理院、老年病医院、 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形成引导示范效应,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构建符合实际的医养融合模式。 首先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 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动协作机制, 是实现医疗与养老两大资源高效融合的有效路径;其次是养老机构广泛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医务人员定期查房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再次是以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为切入点, 畅通医养之间的双向转诊渠道; 最后是将闲置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转化,提供老年护理服务。

  四是建立完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积极支持引导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护理、 康复、 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通过选送培训、 定向委培等形式, 培养紧缺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和养老机构管理人才。 加大政府财政对养老服务教育的投入, 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以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导向, 以加快培养社区综合医疗康复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从临床、 护理、 公共卫生、 保健、康复及人文科学等多学科考虑,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严格养老服务人员准入制度, 制定完善的护理员资格准入、职业培训和薪酬保障制度规范。加强在职在岗养老服务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使用、 考核、 评价和激励机制; 建立薪酬保障机制,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 福利待遇和养老护理员的特殊岗位津贴标准, 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的从业环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办公室2 | 阅读:2804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